日期:2025-07-08 09:43:31
震川专注华政12年 震川考研 2025年07月02日 10:03 上海好牛优配
震川考研原创“研究院系列”分析
一
华政教育法学录取情况表格
华政教育法学,其难度在华政所有专业中通常不高,整体算是好考的专业,但是,2025届的情况非常特殊:2025届教育法学只推免了3人,无考录人员被录取!
二
教育法学数据分析
(一)华政教育法学初招生和刷人基本情况
1、总录取数
2025届华政教育法学共录取3人(推免3人)。(2025届是第3年招生)
展开剩余95%2024届华政教育法学共录取5人。(2024届是第2年招生)
2023届华政教育法学共录取5人。(2023届是第1年招生)
故:
(1)25届华政教育法学相比24届缩招2人。24届和23届持平,为5人。目前的招生名额为3人。
(2)通过以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教育法学专业其实好牛优配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专业”,招生名额仅为3-5人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虽是华政的“小专业”,但除了华政之外的其他诸多院校,压根没有设置教育法学或者与教育法学相近的专业!尤其是对于教育法学这个“小众”但“精品”的专业,毕竟,华东政法大学就是“政法类”院校,仅从招生人数上看,其中的哪怕一个法学类小科目相比外校可能都并不算小。
2、教育法学复试刷人情况
2025届0人参加复试,实际录取0人,刷0人,另有推免录取3人。
2024届3人参加复试,实际录取2人,刷1人,另有推免录取3人。
2023届4人参加复试,实际录取4人,刷0人,另有推免录取1人。
故:
(1)综合最近3年情况来看,华政教育法学通过正常3月份的复试考录的人数一般在0-4人左右。这个数据起伏非常大,充分说明了我们教育法学作为小专业的“不稳定”的特点。
(2)综合最近3年情况来看,华政教育法学复试刷人名额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可能不刷人,主要是按照当年考生的情况来定。
(3)综合最近3年情况来看,华政教育法学推免人数基本稳定在3人左右。
(二)关于华政教育法学招录人数的分析
1、2025届是教育法学第3年招生,目前来看,名额仅为3-5人,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华政2025届教育法学学实际招生3人,这个总招录人数数据少于拟招生人数,拟招生人数是5人。
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本专业2025届考过国家线的人数为0,所以,华政秉持宁缺毋滥的理念,也没有增加调剂名额,而是直接不录取考录学生。换言之,通常来说,只要考生考过国家线,基本就能上岸的!
2、25届教育法学推免人数“偏高”,甚至连续两年占总招生人数的60%以上!这个比例在华政算偏高的!
除了以上总招生人数之外,同时又需要注意,教育法学保留给“通过考研考试录取”的名额比例其实是一直是偏高的(相比华政其他专业),教育法学多数年份的推免比例约为60%左右!比如:
2025届,华政教育法学推免比例为100%(3个录取总名额中3个推免)
2024届,华政教育法学推免比例为60%(5个录取总名额中3个推免)
2023届,华政教育法学推免比例为20%(5个录取总名额中1个推免)
纵观3年,华政教育法学研究生推免比例通常算是华政最大的推免大户,相对来说是比较倾向于推免的学生,其推免比例,一直都是处于华政推免的偏高水平。
其实,不管是华政官方宣传(历届宣传,包括推免比例很低的年份)还是华政其他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华政理论上各个专业的推免比例都要求达到30-40%左右!
我们教育法学最近3年是执行推免政策是相对“偏向”推免。推免的多少会影响3月份考录的多少。我们教育法学推免人数一直保持偏高位置,这为我们参加3月份复试考录的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纵比全华政招生总数:25届教育法学专业招生总人数非常少,算是华政招生人数最少的专业之一
华政教育法学2025届总共招收3人,这个总的招生人数数据,其实在华政算非常少的,我们可以罗列以下华政招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依次排列):经济法总招生人数为87人,民商法总招生人数为79人,国际法(含国航)总招生人数为76人,知产总招生人数为72人,刑法总招生数是71人,刑事诉讼法总招生数是32人,宪行法总招生数是30人,法理学总招生数是28人,法金总招生数是25人,法律史(含中法+外法)总招生数是21人,民事诉讼法总招生数是18人,刑事司法总招生数是15人,司法鉴定和传播法总招生数是11人,另外,环境法和涉外法治招生人数是10人。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我们教育法学可以说是整个华政法学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少的之一。当然,和教育法学类似的专业还有国家安全法、教育法、纪检监察法等,它们都是招生人数最少的专业之一。
4、(核心关键数据)纵比全华政考录总数:25届教育法学专业通过3月份复试考录(不含推免)的人数全校排名靠后,算是小专业的典型,这个结论和前述总招生人数是不同的!
华政教育法学2025届总共招收3人,其中,通过3月份复试考录的人数是0人,原因如前所述,是因为本专业过于“小”而相应的考生也少,最终上岸国家线的人数为0,注意,这个考录人数(去掉推免)数据,在2025届华政所有学硕专业中依然是最小的专业之一。
其他“比较多的”专业的情况是:民商法3月考录人数为75人,经济法3月考录人数为61人,刑法3月考录人数为53人,国际法(含国航)3月考录人数为47人,知产3月考录人数为40人,刑事诉讼法3月考录人数为27人,宪行3月考录人数为24人,法史和法理3月考录人数为18人(即法理和法史并列第8),法金3月考录人数为16人,民诉3月考录人数为13人,刑事司法3月考录人数为11人,司法鉴定3月考录人数为10人,环境法3月考录人数也为10人。
注意,这里,是去掉推免之后的数据和排名!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真正的考上华政教育法学的考生的竞争难度其实主要要对比考录的人数(不含推免)。因为推免生是实际不参与3月复试的竞争的,而且推免生的实际招生人数也会影响通过3月份复试录取的人数。
我们教育法学招生人数,不管是总的招生数,还是去掉推免之后的3月份复试考录数,相对于其他大专业其实都非常少,尤其是去掉推免人数之后,我们教育法学应当是“很纯正的小专业”。
5、关于教育法学专业招生人数的总体趋势和分析
教育法学招生人数一直都不算多。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
从整体趋势来看,华政学硕是在严格控制人数的,这在全校范围内都属于“整体的基调”,这是趋势,教育法学也不例外。
第一,相对于教育法学整体的招生人数来说,每年3-5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其实并不算小。
从未来趋势来看,虽然缩招是大形势,但我们教育法学已经是招生人数只有3-5人的“小专业”(这里说“小”是针对华政的大专业来说的,如前所述,相对于其他学校的招生来说,教育法学的3-5人可不一定少!),所以缩招可能性不太大,但扩招的可能性也相对有限。
第二,整个华政学硕的招生模式呈现明显的“分化”,学硕作为传统“重点培养”科目,强调“精兵路线”,专注培养“法学人才”,与法硕(尤其是非全日制法硕)的“扩招”形成鲜明对比。
早在多年之前,华政领导就表达过缩招的趋势,但其实一直并未实施,但从最近几年来看,学硕的缩招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生源的减少所致,未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学硕的大范围扩招,另一个部分原因仍然在于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不同于法硕学历的“普遍化”,学硕着重打造“本校班底”,代表未来学校的中坚力量,为学校主要培养方向。
第三,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化是必然的趋势——包括教育法学在内的学硕会越来越是华政的“宝贝”。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任何一个“门派”的延续都需要“人”,“内门弟子”“核心弟子”“有凝聚力、归心感”的“人才”才是绵延永续的根基。
华政老师的数量是有限的,优质的“师生”传承和培养也是有限的。
学硕和法硕之间可以构成天成的区分标准之一。
早在多年前,华政领导就在公开场合说过学硕要缩招的传言,考虑点可能也是以上。
但从全国范围的法学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趋势来看,又需要“扩招”。所以,大家能看到的是,法硕从整体趋势来看是扩招了的。
所以,目前来看,学硕是受到华政重视的一类生源,不管是社会层面还是华政层面,其实都是倾向于学硕的培养和认可度的!
第四,专业分化和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小专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大专业的招生难度会趋向于稳定。
最近有关注华政招生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华政现在的学硕专业越老越多了,从三五年新增1个新专业,到一年新增1个新专业,到23届一年新增5个专业,24届又新增2个专业,25届又又新增2个专业!我们教育法学的产生也是顺延了这种情况。专业分化越多,选择越多,专业细化越深,各专业压力也就越小。
虽然全国范围来看,法学类考研生整体基数依然很大,但现在法学类考研也是遍地开花,华政虽然保持了华东整个片区的地域优势,但一方面也面对外部其他高校的生源消化,另一方面也存在内部生源的细化区分,所以各个专业目前来看,难度趋向于稳定!
第五,编者认为,这种“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其实应当辩证地看,也就是说,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太好的一面。从内部竞争和最终效益来看,考上的同学可谓“盆满钵满”,没上岸的同学自然可能放大“招生人数不多”的落差感。
这是通常之理,也是人之常情。考上的同学往往会欣喜或至少乐观于专业人少之减少,这意味着内部竞争的压力的减少,但对“围城之外”的人、想进来的人来说,即便缩招1人,往往也容易产生“被错付”的感受。只能说,一切为了争取有限名额而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过程必然是残酷乃至于绝情的,任何一个为之追逐的人,都应在保持期待感的同时,做好遍体鳞伤的准备,从生理到心理,都是如此,人生没有如果,但人生很长,前路无论如何,都充满一切可能,我们只是在追逐,追逐不是终点,只是路途的一段,是值得的一段过程,没有人能拒绝“躺平”,但躺平本身没法长久,躺着躺着你总会想着“支棱”起来,或“支棱”一下,那一下,可能就改变你的人生。
(三)教育法学初试分数情况总结
如前所述,2025届考录人数为0人,推免人数为3人,即:2025届没有考生考上国家线,华政没有录取教育法学的考录学生。
同样如前所述,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法学的简单:即,只要你能考上国家线,通常来说,你就能有极大可能的上岸机会!
(四)关于教育法学复试和被刷的同学的情况的分析
1、教育法学从未刷过高分或高排名:3年情况来看,我们华政教育法学复试总体是比较简单的
按照华政教育法学的往年数据好牛优配,一般情况下,教育法学初试排名75%以内的同学至少是相对安全的。
当然,其实以上这种“可能刷高分”的论断是略显粗糙的。为何如此?
第一,教育法学同学基数比较少,所以数据的最终参考性相对其他大专业来说略小一些。(我们以下的论断都可能因为本原因而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请读者注意这个问题)
第二,教育法学排名最后多位的同学初试的分差其实并不大,所以,存在一些偶然因素而导致落榜或者上岸的可能性,所以,数据的可信度、通常性也相对有限。
从考试角度而言,最后初试分数在10分分差之内的,复试出现任何情况,其实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从复试的最终结果来看,不管你是不是教育法学专业,你都要有以下认知:
你若复试面试表现好,分数低一些,照样能上岸,排名中位数的同学的确基本算安全,甚至初试分数再低一些也没事。
你若复试面试表现一般、甚至不好,哪怕你初试分数再高,一样有较高可能性被刷。所以会出现华政很多专业25届、24届高分被刷、23届中位数排名集中被刷、往年甚至有前几名还是被刷的情况,我们教育法学也应当由如此认知,教育法学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2、安全排名:初试排名前66%左右以内的同学总体是相对安全的(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排名,而不是超过复试线多少分)
2025届,0个人进入复试,不做讨论!
2024届,3个人进入复试,最后1名压线的同学被刷!即初试排名前66%的同学都是安全的。
2023届,4个人进入复试,全部上岸,没有刷人!
需要注意的是,25届很特殊,没法讨论,而24届没有刷人,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上线的人太少了,为了实现招生指标,“不得不”保留录取人数,反之,试想,如果有5个人进入复试,则肯定会刷人了!
纵观3年,只有24届,我们教育法学存在所谓的“刷人”,但毕竟我们专业很小,只有24届这一届才刷人本身就不能作为常理来对待,不能真的认为我们专业就不刷人了哦!
故:可以得出相对普遍的结论:我们一般认为,教育法学初试排名66%左右以内的同学,通常是相对安全的!
3、危险线(初试分数线):华政教育法学的危险线难以预测。但通常来说,对于华政小专业来说,初试线以上10分左右当作为危险线
2025届和2023届华政教育法学复试没有人被刷。
2024届华政教育法学复试刷了1人,被刷的考生初试分数就是复试分数线,即其为压线进入复试的考生,也是初试成绩的最后1名,被刷。
以上数据,几乎没有任何代表性,或者说,这3年的数据都“很特殊”。
理由前面已经说过,25届和23届不刷人只是因为特殊情况:即进入复试的人太少了。24届刷了压线进入复试的,符合一般认知。
那么,我们教育法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呢?如果一定要总结,完全可以参考华政的其他专业的情况,形成如下大概的认知:
(1)综合来看,我们依然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粗糙的结论:无论如何,初试分数依然是决定你复试“成功可能性”最重要的数据,初试分数在复试线附近的同学,面临的被刷风险不是所谓的1.2比1!尤其是压线进复试的同学,从华政诸多小专业(不限于教育法学)的情况来看,历年来刷的最多的就是压线的考生!
(2)综合多年华政诸多专业的情况来看,实际上,从历年来看,可以说:复试线以上10分左右以内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危险。之所以定10分这个标准线,是因为宽松计算,你想,在复试场合,一两分分的差距从结果导向上看很重要,但从实际得分的角度来看,也许只是因为你少说了一句话,也许只是因为你面试过程中的一个偶然的小失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华政教育法学初试目标定线适当宽松一些呢?复试线10分以内,我们一般认为就属于复试“高危人群”了。此时,这些同学面临的被刷风险不是所谓的1.2比1!我们再把目光放“严苛”一些来看,华政很多大专业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高于复试线20分以上依然被刷的情况,而且这种超过20分依然被刷也的确在我们教育法学出现过。
4、排名起伏情况:通常来说,华政考研被录取的同学的复试排名比较稳定
2025届没有人进入复试,不做讨论。
2024届华政教育法学复试之后,最终排名和初试排名没有任何区别。
2023届华政教育法学复试之后,除了并列第二名的一位同学,在复试之后成为了第三名,其他同学在复试之后相比初试没有任何名次上的差别。
从华政历年各个专业的情况来看(尤其是小专业的情况),虽然有所谓的名次变动不大的情况存在,但是,复试,依然是我们的核心战场!你要知道,对于华政几乎所有专业来说,几乎每年每年,都有同学复试之后直接被刷!复试的意义,主要就是刷人!谁也没法保证自己考多少分一定就能上岸,哪怕前几名被刷在华政也是有例子的!
以上有的名次变动不大、乃至于没有变动的情况其实很好理解:
首先,我们教育法学的人数实在太少了,初试排名看起来似乎离得很近,比如2023届的第3名和第4名,但实际上初试分数可能相差19分!所以,复试想要逆袭名次是比较困难的!
其次,从整体评分标准来看,除非你复试表现特别突出或特别拉胯,否则,复试成绩的整体差异性并不能明显体现。
当然,教育法学复试看起来名次变动不大,实际变动幅度并不小,要知道,按照我们教育法学参加复试的人数3-4人计算,哪怕只变动1个名次,其名次涨跌幅度也达到了25-33%!而且,但
充分说明:复试,依然是决定上岸与否和最终排名的“主战场”,千万不要轻视复试!
故:
(1)复试,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岸与否和最终排名的,复试依然要重视!哪怕虽然“只”起伏了1名,相对于我们教育法学这种小专业来说也有近25-33%的名次涨跌幅度!复试,在我们教育法学专业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变动性和各种可能性!
(2)复试,虽然会影响最终的排名,但影响的排名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复试之后的总名次变动(相较于初试分数的排名)主要是在1名左右,诸多同学甚至没有变动,我们可以说,初试才是你的基本盘!
5、被刷情况:2025届教育法学没有人录取,同样也没有人被刷,但是,从整个华政考研来看,基本遵循这样的规律:即低分刷人的基本规律:低分容易被刷,越靠近复试线附近的同学一般来说被刷可能性是越大的
我们直接说结论:
(1)虽然可能存在特殊情况(如2025届没有人被刷),但从华政诸多专业每年情况来看:被刷的可能性随着靠近分数线(复试线)而增加(整体来看)!初试分数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复试上岸情况!
(2)类似教育法学此类的小专业,其实特别“爱刷”压线(复试线以上几分之内)进复试的同学,从华政各个小专业的情况来看,压线进复试的同学几乎每年都有被刷的(当然,并不是每个压线进复试的都会被刷,但可能性的确很高很高),压线进复试的同学,这些考生的被刷可能性并非是1.2比1!一定要提高警惕!
6、逆袭情况:压线进复试的人要想上岸,必须在复试中逆袭
很多人可能以为以上标题是废话,其实不然。
2025届华 2023届教育法学的情况不谈,很特殊,理由前面说过。
2024届教育法学的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普遍规律:教育法学,从结果来看,但凡你排名在最后1-2名内又能最终上岸的,都算逆袭!
而且这个规律和你的初试分数关系是不大的,即便你初试分数很高,依然有可能被刷!
别看我们教育法学是小专业,但一场复试下来,从结果来看,依然有人逆袭了,自然,也有的人,被逆袭了!
所谓逆袭,并不是结果导向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需要你在面试中“打败”其他同学!
另外,我们认为:初试分数在复试线10分以内的同学(10分这个数据是综合华政多个专业的多年经验来说的,并非仅看某一届,也并非只看教育法学,理由如前所述),上岸的都算逆袭,都不容易。
逆袭和被刷是同一个事情的不同侧面,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数据作为同一个指标。
故: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便你初试成绩不好,乃至于压线几分以内,一样可以通过复试表现超越前面的同学!反过来说,就算你初试分数或排名相对偏高,但依然可能被淘汰!
7、初试分数档次“决定论”:复试是会影响你的最终排名的很大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
先说结论:你如果观察会发现,综合来说,除了个别同学外,对于绝大多数同学,他/她的初试分数在什么档次,复试结束之后,最终总成绩的档次基本也在初试档次的水平,最终档次变化并不大!
再细化、延伸下:
首先,以上表格可以说明,多数同学的最终排名和初试排名并不一致!说明,复试的确是一个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情况的正式考试!
其次,以上表格也可以说明,初试成绩大题上是能确定你最终排名的档次的!说明,只靠复试想要改变“命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复试虽然会影响你的一些数据,但你的最终排名主要并不是复试影响的!(或者说不那么容易被复试影响)
以上两点并不矛盾。
最终结论是:初试基本是可以决定你最终的成绩档次的!(注意,是档次,比如,第一档,中排名档,中等排名档,中下排名档,末尾排名档,等。不是具体排名!比如,前30%,中间40%-50%,最后20%-30%等档次)
8、最终结论
(1)初试分数100%决定你能否进入复试,80%决定你复试之后总成绩的档次;
(2)初试分数靠前的同学,90%甚至99%以上可以确保你安全;
(3)初试分数中段的同学,80%以上可以确保你基本安全,但也要有一定的危险意识;
(4)初试分数靠后的同学,除非逆袭,否则就是50%以上被刷的命运!
三
教育法学考研导学说明
教育法学属于真正的小专业,它招生才3年,又因为人数少,所以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排除掉“偶然性”的干扰的情况下,按照当前的考试难度趋势来看,他当属于第三难度梯队的专业,属于华政最容易上岸的专业之一!2025届教育法学虽然没有通过考录录取学生(但推免了3个),但也正恰恰说明了其“简单”,即只要考上国家线,就有极大录取机会,但很可惜,2025届没有考生考过国家线。
整体来看,教育法学其真实难度比最难的民商法学硕或法律硕士低太多,比其他华政诸多“好专业”如经济法、刑法等难度也是不如,乃至于和华政其他小专业如法理、法史比,我们教育法学的难度都算低的,这是我们教育法学的最大优势之一。
当然,因为他属于“小专业”,其难度因年份变动可能较大,只要某一年多十几个人考或少十几个人考,可能难度就随之上升或下降很多了,这点,谁也无法预料,包括华政自己。所以,其难度变动较大这种情况其实也好理解。如果你认定了本专业,就不要纠结于当年到底有多少人考它,因为在当年考试年份内,大家都不清楚他真实的具体难度情况的!
当然,华政教育法学专业是小专业不假,但他的“就业前景”其实个人认为并不差,至少在教育法学领域,未来可期。作为热门法学专业的某种“替代”,在想要上岸华政研究生的同学眼中,可能的确是既能从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和华政“名校效应”又能兼顾难度的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值得加油追逐!
另外,作为交叉学科,学姐个人认为,它的前景是不错的,大有可为,关键还是要看学科未来本身的发展和带头人的作用了。
最后,作为考研过来人,学姐依然要说,初试为王!以上有关复试和上岸的数据也再次证明了这点,只要初试分数够高,你就脱离了“死亡战场”(从结果来看,超过复试线10分或者排名前2名以上你就几乎高枕无忧了),当然,后面加上一句,就算你初试分数考的很高,在复试的时候依然不能放松警惕(虽然我们教育法学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华政其他专业真的有“血淋淋”的诸多教训)。
数据说话,努力开道,方法先行,你我共勉!
往期教育法学其他相关阅读 | 震川考研好牛优配,专注华政考研第12年
发布于:上海市实倍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